期货日报
(资料图)
“昨日盘中,郑棉主力2401合约期货价格最高涨到17775元/吨,大有突破前高后挑战18000元/吨关口的气势。不过,看似风光的背后却隐藏着风险。”中粮期货资深棉花研究员付斌告诉记者,从交易的角度来看,“抢收资金”“技术图表资金”“止损对冲资金”三股做多力量依次进场,若没有新的外来干预力量介入,则会进入自我加强状态,但棉花价格的上涨,快则引发调控政策加码,慢则遭遇消费负反馈。另外,待进入10月,新棉集中上市和进口棉大量到港会吸引新的做空力量进场。
据了解,3月27日—8月1日,受我国棉花主产区新季种植面积预期调减、棉花苗期与现蕾期分别出现低温和高温等不良天气影响,加上在此期间机构给出国内棉花库存被大量消化、国际市场新季棉花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的消息,郑棉主力2401合约价格从3月27日的最低点14140元/吨涨到了8月1日的高点17530元/吨,累计涨幅为3390元/吨。随后在13个交易日内快速回落近1000元/吨,但很快又创出2022年6月24日以来的高点。
付斌认为,在国内棉花期现货价格持续走高之后,市场已经没有新的支撑力量,棉花价格的上涨行情难以持续。例如,截至8月25日收盘,郑棉仓单为8061张,折合现货约34.7万吨,而9月持仓量为56429张,折合现货约28.2万吨。很明显,实盘量大于虚盘,市场不存在所谓的“挤仓”基础。又例如,即便按照相关机构统计的库存推算,截至7月底的商业库存为177.1万吨,加上两个月的进口量26万吨,再加上国储棉抛售量48.6万吨,减去消费量150万吨,到9月底的商业库存量约101.7万吨。虽然这个数据是近年来的最低值,但还谈不上不够用,工厂没必要高价囤货。重要的是,相关机构对棉花价格的调控仍在持续,如当前每天抛售国储棉约1.2万吨,7月31日—8月25日已累计成交20.8万吨。如果抛售持续到9月底,那么可以提供49.6万吨的货源。如果进一步持续到10月底,那么可以提供72.4万吨的货源。棉花价格的上涨若引发抛储挂牌量的增加,则上涨行情将就此结束,并可能快速进入回调格局。另外,进口棉花到港和新棉集中上市也能缓解供应紧张问题。
长安期货棉花研究员彭一凡告诉记者,据其8月13—23日对南北疆新棉生产形势的调研,当前新疆棉花长势好于此前预期。在国家保障“粮食安全”背景下,今年新疆次宜和不宜棉区逐步退出,新疆棉花种植面积预计下调8%,且未来棉花种植面积将继续缩减。不过,种植面积下调带来的产量减少完全可以通过种植技术革新、良种推广、农田升级改造等来弥补。在单产预期稳中有增的情况下,新疆棉花总产有望保持稳定,今年的产量就能回归到正常年景水平,全疆棉花产量预计在530万—550万吨。与此同时,在经历了2021年抢收所带来的大面积亏损后,今年新棉上市后轧花厂的收购估计更加理性。另外,下游订单跟进不足,特别是“花强纱弱”格局明显,也不支持棉花价格再度走高。
“国内棉花市场商业库存偏低、流通环节供应紧张是价格表现较强的主要原因,这与当前纱厂和织厂产成品库存自5月下旬以来总体呈上升趋势、纺织品服装近半年来出口额同比增速下降、纺织品服装内销同比增速4月以来持续下滑等形成鲜明对比。”中州期货长期从事棉花市场研究工作的资深人士杨志江告诉记者,棉花产业链下游运行态势与当前价格强势并不匹配。
据付斌介绍,7月国内纺织服装零售额为961亿元,同比增速回落至2.3%;1—7月累计增速为11.4%。7月纺织服装出口额为271亿美元,同比增速降至-18.3%;1—7月累计增速为-10%。此前内需增量对冲出口减量,而当前内需增速回落,出口降幅加深,叠加约100万吨的贸易商纱线库存,市场预期的“金九银十”很可能落空,消费的负反馈或成为棉花价格转熊的一个主要推动力量。